P01  

「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,便是雪國。」這是川端康成小說《雪國》著名的開場白。2014年10月,我們在秋收之際乘坐新幹線前往新潟,也就是小說中的雪國,要拜訪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,就在古稱”越”的新潟縣十日町和津南町的範圍。

10月秋季走訪日本新潟鄉郊地,抵達前心中忖度,該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?抑或是秋收打穀的好光景?結果我在一遍豐收的景象中,尋得處處繽紛精采的藝術創作,儼然大地的醍醐味。

「越後妻有」這個作為三年一度大地藝術祭的場地,自2000年舉行至今,已舉辦到第五屆,不但為新潟帶來超過100萬人次的觀光客,更成為全世界最大國際戶外藝術節。以里山為背景,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創作了超過兩百件作品,點綴在田間、農舍、廢校之間,讓原本豐饒但人跡罕至的鄉間阡陌,有了更多人氣。

以農田為舞台、藝術作橋樑,將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作更緊密的連結。透過藝術的力量、當地居民的智慧及社區的資源,振興日漸凋敝、人口外流的日本新潟縣越後妻有地區。比起近年來火紅的「瀨戶內藝術祭」,大地藝術祭同樣為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所策劃,但時間更足足早了10年,雖說兩地距離甚遠,但一山一海、一北一南,大地藝術祭的策展經驗與養分,讓瀨戶內藝術祭縮短不少摸索期。更透過旅遊宣傳,拉近了藝術與人們的距離,讓藝術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美術館展品。

雖然大地藝術祭每三年才舉辦一次,但要欣賞這些融入自然的藝術作品,卻不一定要等到舉辦年才能前往,因許多精采作品均為常設展品,風雪無阻地等候旅人們的來訪。

「為什麼作品與作品之間隔得這麼遠?」這應該是很多來訪人心中的OS,新潟地區不像大都市,有便捷的地鐵或交通串連大街小巷,如果不是自行開車或搭乘接駁車,想靠雙腿在各作品之間遊走,難度恐怕跟西天取經差不多。

透過新潟縣觀光振興課的課長玉木有紀子小姐的說明,我這才知道一切都是故意的,他們將這些藝術作品當做路標,認為唯有將作品散置在各個村莊,才能讓人們遍訪這個地區,且因為在相距甚遠的作品之間移動,人們得以回味方才的悸動,並有足夠的時間沈澱,以新的角度觀賞下一個作品。且因觀看距離的不同,作品亦能展現出更多不同的風采。

或許有些人認為自己看不懂藝術,對藝術展覽敬而遠之,就是因為長年以來,許多藝術作品都只放在美術館,或是少數資產階級的獨享物,久而久之與多數人產生了距離。而「大地藝術祭」正好相反,藝術家不是重點,居民和土地才是主角。參展藝術家必須幫助當地居民以藝術的方式來展現當地生活。除了活絡老化的農村,更大的意義是讓大多數的人們都能無負擔地親近藝術。就像你不需要讀過美術史,也能透過黃色小鴨得到一時間的療癒與幸福感。

同樣的概念,新潟大地藝術祭更不需要你盛裝華服地參與,只需打開感官走入它,時間與大自然會給你答案。

 

置身秋收成熟莊稼之間,越後妻有的農村風光,令人賞心悅目。

新潟1361

新潟1296

新潟1306   

 新潟1290  

 

來自台灣藝術家林舜龍的作品,作品名稱:一秒回台灣(大誤),正確名稱應為《跨越國境》,透過門框看見台灣的農村風景,以任意門的概念聯繫台灣與日本兩地。

新潟1254   

 

韓國藝術家李在孝的作品,作品名稱有點謎「0121-1110=109071」,以木材搭建的球體,置於森林中,有種讓這些木材回到母體的感覺。

新潟1310

新潟1325

新潟1333  

 

一群人圍著在看什麼呢?肯定是作品之一

新潟1347

新潟1336

 

這是由日本藝術家本間純,以7000多支鉛筆打造的迷你森林意象。

新潟1343  

 

英國藝術家 Richad Wilson的作品「日本に向けて定めよ(74°33’2”)」Set North for Japan

看得到作品在哪裡嗎?

 新潟1376

 

當然不是鳥居

新潟1390

 

作品就在這座大鳥居旁邊,據說方向是朝向藝術家的故鄉英國,但作品名稱卻是日本一路靠北(誤),究竟指向什麼方向?其實不重要,因為地球是圓的,不管指向何方,最後一定回到日本的不是嗎?

新潟1393  

 

接下來是此行最撼動我心的作品,法國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「最後的教室」。 因為人口向大城市流動,越後妻有地區留下了大量廢棄的中小學校舍,這是其中一所,因著大地藝術祭成為展場之一。

新潟1545

新潟1541

 

管理員小野塚杯杯曾經是這座小學的學生,佝僂的身形與無法直立的手指,都說明了他一輩子務農的身分。現在不再耕作的小野塚杯杯,以82歲高齡協助看管這座廢棄的小學校,由他來詮釋小學校的過往,特別令人動容。

新潟1417

新潟1423

 

封閉的禮堂中,微弱的點點燈光像是新潟冬季的白雪紛飛,一台台還在運作的老電扇彷彿還攪動著孩童的笑語,喚醒了廢棄校舍的舊時光。與二樓強烈的心臟跳動聲形成強烈對比,人缺席了,但回憶開始在幽暗的空間充盈。

新潟1451

新潟1466新潟1479

 

整座廢棄小學就是一件作品,充斥著死亡氣息。巧合的是,去年在瀨戶內藝術祭讓我落淚的作品「心臟的聲音」,也是Christian Boltanski的傑作。這位藝術家在過去展覽中大量出現的逝者人像照片,總是拿死亡和人世的荒謬性為題創作,他自己說是因為二次大戰和身為猶太人這兩個背景,影響他的創作甚巨。

熟識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的家人這幾年相繼離世,不知是不是這樣的因素,讓我特別與Boltanski的作品對頻,兩件作品都讓我流淚。有趣的是,玉木課長與小野塚杯杯都說,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這些作品象徵死亡,但藝術家本身對作品沒有賦予任何定義,一切但憑觀賞者自行詮釋。

新潟1525  

 

看似有些沈重甚至帶點驚悚的作品,其實不如表象看起來那麼負面。我想起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在他著名的作品《追憶似水年華》中說過:過去的時光並未逝去,它們以聲音、氣味等形式隱藏在物質世界當中,並以隱秘的方式參與著現實。

原來這才是藝術作品療癒人心的方式,我們以為消逝了的人事物,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。寫到這裡,我又流下了眼淚,我想他們一定知道我滿溢的思念。

 

相關資訊

2015大地藝術祭:開催期間:2015/7/26-9/13,詳見官網www.echigo-tsumari.jp/about/triennale_2015/

新潟縣觀光指南:enjoyniigata.com/china-t/index.html

 

同場加映:認識大地藝術祭志工團《小蛇隊》

c013000920070807123942

召募志工一直是北川富朗藝術策展的一大特色,這個標誌代表的是大地藝術祭的志工團「小蛇隊」(Kohebi軍團),小蛇隊要做的事情很多,不是只有活動導覽,包括提供即時的勞力與知識支援、協助運送創作媒材、清理空屋與廢校、清理與修復藝術作品、擔任國外藝術家翻譯、迎接國內外參訪團體…等,這些志工多數來自大都會區的年輕學子,服務的同時也在學習藝術推廣。

對策展單位而言,這並不只是訓練志工解釋藝術作品,而是以藝術為根本的推廣教育工作。前往參觀藝術祭作品時如果有任何困難都可以請小蛇隊幫忙,當然也別忘記給他們掌聲與鼓勵,因為他們都是無償服務的。

 
arrow
arrow

    Claire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