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1910.JPG

 過去幾十年,「喝茶」這件事經常被年輕人認為是老派土氣的行為,但在新一輩茶人與文化產業的投入下,喝茶逐漸成了時尚顯學,就連國際連鎖咖啡店,也將「台灣茶」列入飲料品項,足見茶與咖啡地位之消長,於是「喝茶」逐漸趕上咖啡,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品味學分。而茶館也逐漸擺脫以往中國風或禪意裝潢,改走現代設計風,成為文青聚集的沙龍。但無論到茶館喝氣氛,或在家品茗,「喝茶」已成為目前流行的飲食文化,是一種健康又時尚的生活態度。

IMG_9009.jpg

 
「喝茶」之所以長期被當做一種「老派」行為,來自許多人的童年記憶,長輩們重視茶具與繁複的沖茶過程,用「茶技」喝功夫茶,讓年輕人認為喝茶是件麻煩事,因此台灣茶有很長一段時間,都被定位在「老人茶」。到了70年代,台灣興起一陣「茶藝館」風潮,內部裝潢如出一轍的小橋流水錦鯉、亭台閣榭假樹,佐以算命卜卦服務,雖蔚為風潮,也有十多年榮景,卻仍難與時尚、文化或生活畫上等號。

 

凍頂烏龍02

 

這幾年茶文化開始拋棄花俏的泡茶技巧,回歸生活本質,呈現「喝茶」的真正價值,也就是尋回台灣人的生活風格。這包括了歷史的文化風霜、地理的風土條件、人文的感官飛揚,以及最重要的是-台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,而這種種,在「台灣茶」上,表現得淋漓盡致。早期台灣茶尚未被五花八門的茶技與茶藝包裝前,茶葉是台灣最平凡平實平常的代表食材之一,茶不但是一杯「飲料」,更是台灣常民生活中一個聯絡的符號。無論是日常生活的親情聯絡、待客、對陌生人的關懷,例如農村早期常見的「奉茶」,都包含了人與人間許多互動的元素,也是廣結善緣的願力。小小一杯茶湯,皆注滿主人的上乘心意。

 

台灣茶的歷史
台灣茶的歷史,最早的文字記載始於17世紀,1697年《裨海紀遊》裡曾記載南投水沙連山區長有丈高的野山茶樹,漢人取其培製茶葉。但台灣茶開始產業化,一般認為大約是在兩百多年前,由中國福建引進。直到清朝後期,茶葉成為台灣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品,也促進了台灣政經中心北移,對台灣整體發展有重要的影響。

 IMG_9778(001)

除了清末從中國福建傳入的以外,到了日治時期因政策考量,為避免影響日本本地綠茶產業,因此在台灣以烏龍茶為種植主力,此外更大力推廣紅茶的種植,讓Formosa Tea國際化,外銷歐洲與美洲等地。 

IMG_1964.JPG

經數十年的演化,台灣各地依氣候、土壤、溫濕度等不同環境,孕育出不同產區與茶種,一般常聽到的「北包種南凍頂」,大致就是南北茶的各自擅場。然後根據產區、品種、烘焙方式等又有不同名稱,分類相當細。時至今日,台灣最受歡迎的名茶分別為凍頂烏龍茶(南投鹿谷)、文山包種茶(文山坪林)、東方美人茶(竹苗一帶)、松柏長青茶(南投名間)、木柵鐵觀音(木柵)、三峽龍井茶、阿里山珠露茶(南投石棹)、龍潭龍泉茶、日月潭紅茶等九種知名度較高的茶,再加上最受歡迎的「台灣高山茶」,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十大名茶。

IMG_8993.jpg

近年來因食安風暴,有機農業與小農栽種逐漸受到重視,順應健康飲食的風潮,年輕一輩的愛茶人士亦投入茶產業,並以品牌概念經營,在時尚感與文創力的妝點下,「喝茶」再度成為流行元素,茶葉更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,例如各種茶元素食品,或將茶葉入菜,創造出新口味或新吃法。

鮭魚茶泡飯2

IMG_3833  

IMG_8788

 

 喝茶其實很簡單

台灣茶的好喝與否,除了天然的種茶環境條件,還與採收時間、烘茶技術、保存條件相關,是天地人感情交流後的共同創作。但不同茶種、不同季節採收的茶,在不同製茶師的技術下,都會有不同的風味,但這也讓很多想喝茶的人卻步,怕自己泡壞了一杯好茶。但真正的茶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遠,很多茶人都說:「茶葉好,簡單泡,就好喝!」,拋開繁複的茶器,只要熱水一沖,直接讓茶葉在杯裡舒展開來,無需拘泥於功夫,就能品嚐高山流水的滋味,那就是古早時代裡最自然的喝茶方式。

IMG_1741.JPG

 喝茶要用身體喝,而不是只用知識喝,台灣茶的種類很多,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茶,那就多喝多感受,身體會告訴你答案,畢竟喝了不合口味,再貴的茶也沒用。因此不論每斤上萬的比賽茶,或一斤只要百元的茶,只要能力負擔得起、合自己的口味的,就是好茶。 

 本文同步刊登於Les  iles雜誌

arrow
arrow

    Claire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